债务追讨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全面掌握债务人信息为前提。在启动正式追讨程序之前,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中国裁判文书网、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官方平台,系统性地核查债务人的经营状态和涉诉记录。同时可以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债务人名下的不动产、机动车辆、银行账户、股权投资等资产状况进行深入调查。这些基础性调查工作能够为后续制定追讨方案提供关键决策依据。
书面催告是债务追讨的首要环节,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规范性。建议采用邮政挂号或快递方式寄送催告函,完整保留邮寄凭证及函件内容副本。函件内容应当清晰列明债务金额、履行期限,并恰当引用相关法律条款以增强法律效力。沟通宜采用相对缓和的措辞,后续可根据情况逐步加强语气强度。每次沟通都需要做好详细记录,形成完整的追讨轨迹。
针对经营状况基本正常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债务人,可以考虑协商制定还款方案。建议预先准备多种可选方案,包括分期偿还、债务减免、资产抵债等多种形式。谈判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,更佳时机通常出现在债务人收到法院传票或财产被查封前后。达成的任何还款协议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,并尽可能办理强制执行公证,为后续可能的司法执行做好充分准备。
适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具有关键意义。在提起诉讼或仲裁程序前,若发现债务人有资产转移迹象,应立即向管辖法院申请财产保全。需要准备齐全的保全申请书、担保材料以及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证据。保全范围应当尽可能覆盖债务人的主要资产类型,包括银行账户、不动产、股权投资等。成功实施财产保全将显著提高后续执行工作的成功率。
诉讼策略的选择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。对于事实清晰、证据确凿的案件,可考虑采用支付令程序,这种方式比普通诉讼程序更为高效。对于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,则需要做好充分的证据准备工作,特别要完善书面证据链条。诉讼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债务人财产状况的变化,必要时申请法院调查令收集相关证据。
判决生效后的执行阶段需要注重技巧运用。获得生效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申请强制执行,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财产线索。对于故意逃避执行的债务人,可以申请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限制其高消费行为。在必要时可申请法院采取罚款、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。执行过程中要保持与执行法官的顺畅沟通,积极配合法院的各项执行工作。
对于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,仍需做好债权维护工作。定期查询债务人财产状况,一旦发现新的财产线索立即申请恢复执行。要特别注意执行时效期限,在时效届满前及时采取中断措施。同时可以考虑通过债权转让方式,将不良债权转让给专业机构处理,实现部分资金回收。
整个债务追讨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。所有追讨行为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杜绝使用威胁、骚扰等不当手段。与债务人沟通时更好有第三方在场见证,重要谈话可以进行录音录像。整个追讨过程都要做好证据保存工作,这些材料可能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起到重要作用。